News
到2025年,深圳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
近日,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印发《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(2023-2035年)》,总目标建设具有竞争力、创新力、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,成为引领全球价值链、共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海洋城市发展典范。分阶段目标为:到2025年,初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、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;到2035年,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及高端服务中心、海洋战略新兴产业高地。
发展战略中要求:
一、打通内外循环,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及高端服务中心
高标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,促进港航业多元化综合发展,提升航道通航能力,推进港口联运和运营全球化布局,打造全球航运服务节点枢纽,将深圳港打造成全球最智慧、最绿色、最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。加速构建高端航运服务体系、海事法律服务体系、涉海多元金融体系,搭建国家级交易平台,构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高端服务体系。
其中包括:
促进港口绿色智慧转型升级提高港口、航道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。加强多港区协同一体化发展,形成西翼(南山港区、大铲湾港区、大小铲岛港区和宝安港区)、中翼(盐田港区和大鹏港区)、东翼(小漠港区)“一体三翼”的总体格局。提升航道通航能力,提高锚地使用效率。推动深圳港从单一型港口向“贸易、能源、旅游”综合性强港转型升级,建设世界一流的超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,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LNG枢纽港、滚装运输核心港、国际中转集拼港、特色产品枢纽港、跨境电商基地港、国际邮轮枢纽港。
强化港城融合,提升航运高端资源配置功能,将深圳港打造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。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、绿色港口发展范例。综合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推进港口公共数据共享、零碳零污染港口建设、智慧船舶应用等多项示范工程,实现港口无纸化、全自动化运作及智能化高效管理。推动建立以深圳港为核心的全球海运骨干网络。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沿线港口布局力度,发挥“一带一路”连接枢纽功能,加强中欧班列与深圳港联动,打造“东盟-深圳-中亚-欧洲”双向海铁联运大通道。大力推动海铁联运,促进深圳港辐射范围向内陆腹地延伸,吸引内陆货源向深圳港集结,推动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,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,实现一体化发展。积极深化深港航运合作,推进组合联营机制,提供智慧港口技术支持。鼓励深圳港口运营企业深度参与湾区主要支线港口投资运营,提升通关效率,推动货物流转和物流信息互联互通,搭建贸易便利化服务平台与一体化物流网络。推进与香港形成互惠共赢的港航物流及配套服务体系。
二、提升全球高端国际航运服务水平
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,高水平建设国际航运服务聚集区。吸引大型航运企业运营中心落户深圳,积极鼓励全球供应链头部企业、航运服务机构在深圳设立区域总部、分支机构,大力支持深圳本地航运企业和服务发展,补齐深圳国际航运服务短板。探索航运大数据、跨境数据交易的存储、运营和结算等业务,促进数字贸易要素与跨境数据流动便利化。打造国际高端航运金融服务中心。大力发展海洋金融产业,发展船舶融资、航运衍生品等航运金融服务。吸引香港航运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中心,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,吸引各类航运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在前海集聚;面向国际航运物流需求探索设立国际结算中心,探索打造航运金融创新基地。设立船舶融资租赁协调机构,探索船舶融资、船舶登记、外汇政策、船舶管理等组合服务,打造全国领先的船舶融资租赁基地。
加快推进深圳国际航运保险创新发展。支持保险企业设立海洋保险事业部或运营中心,引导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机构设立深圳分部或办事处。支持深圳航运保险全球服务网络搭建,引导本土航运保险服务机构与境外保险公司合作。探索航运网络安全保险、碳交易信用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险等新兴航运保险。支持组建深圳航运保险协会,推广航运保险条款,推出航运保险指数,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保险定价中心。积极建设深圳国际海事法律服务基地。探索推动深圳海事法庭升级为海事法院,支持组建成立专业的深圳国际航运仲裁院。加强国际合作,推动建立国际港口城市海事法律合作机制。引进和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。推进深圳海事法律与仲裁智慧化与智能化发展,建立外国法数据库,实现证据电子化的传递与认证,远程立案、开庭与调解。重点建设深圳特色的船舶管理平台。重点吸引全球前20大船舶管理公司落户深圳或者设置分支机构。结合深圳特色船队建设任务,围绕深圳本地特色船队发展管理的重大需求,重点建设本地特色的船舶管理平台,打造极具深圳特色的船舶管理运营中心。全面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改革创新。加快设立前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。对“中国前海”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开展船员、外资股比、船舶检验、船舶回归登记手续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创新。聚力打造深圳本地国际航运高端智库。
三、深化对外合作,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
推动深港深度合作共建国际航运中心。推进深港港口枢纽互联互通,率先探索打造“盐田-葵青”深港组合枢纽港,实现深港两地港口组合运作、航线共享、操作互认、制度对接,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航运枢纽。建设深港区域特色产品枢纽港,开拓跨境电商海运快线,提升港口贸易服务水平。加强深港航运高端服务合作发展,突出深港在航运金融、航运保险、海事法律与仲裁、船舶登记、船舶加注、船舶交易、航运结算等高端服务的合作发展和产业融合。积极推动深港航运智库合作交流。建立深港国际航运高端人才共享机制,推进深港两地在国际海员、船舶引航、海事法律仲裁、船舶评估、融资保险、船舶检验、海事教育等资质资历互通互认。
推进湾区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。强化跨珠江**通联络,推进深圳港与惠州、中山、顺德等城市港区形成多港联运的集疏运网络,建立湾区组合港运营机制,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。
四、空间保障,陆海统筹支撑海洋事业快速发展
盐田区:建设国际航运服务枢纽,打造盐田全域国际海洋城。推进国际绿色智慧港建设,拓展能源加注功能,打造区域供应链服务枢纽及离岸贸易中心。着力发展航运总部、蓝色金融功能,建设海洋现代服务创新试验区。
蛇口国际海洋城:重点培育发展海洋高端装备(研发设计、测试服务)、海洋智能设备、海洋电子信息等海洋新兴产业研发集群。推进赤湾智慧港口建设及优化布局。推动邮轮母港周边高端服务功能发展。
大铲湾片区:打造集海洋科技研发机构、装备检测设施内容的海洋产业科技服务集群。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及国际金*鱼交易中心,布局渔业企业总部,发展观光渔业。建设大铲湾港区(二期)智慧港口,研究大铲湾港区三期功能转型。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及滨海休闲带。重点建设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。
小漠片区:围绕小漠物流港,发展汽车滚装运输业务,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深汕港区。结合海域利用,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化示范项目。依托小漠港后方产业空间发展海洋高端装备中试及集成制造、风电运维等产业。重点建设深汕南部临港产业园。
来源|港口圈
如需转载,请注明以上内容